高密度沉淀池綜述
2024-09-15 來自: 衡美水處理公眾平臺 瀏覽次數:175
衡美水處理為您介紹一種經久耐用、性能優越的水處理設備——高密度沉淀池。
隨著水處理要求的不斷提升,絮凝沉淀作為一種傳統的水處理技術也得到了持續性的革新與發展。
為了提高對水中COD和SS的去除能力,一種集絮凝、沉淀、澄清于一體的高密度沉淀池工藝“橫空出世”。
高密度沉淀池的能有效提高對水中COD和SS的去除能力,同時它池型結構緊湊,減少了水處理系統的占地面積,可以靈活的應用于飲用水原水、工業和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初級及深度處理。
1、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快速混合池、絮凝反應池和沉淀分離池,從而集成了絮凝和沉淀工藝。
(1)快速混合池
進水從管道進入快速混合池,同時投加絮凝劑,經過快速攪拌,從而達到快速絮凝,并避免礬花沉淀。
(2)絮凝反應池
快速混合池的出水再排入到絮凝反應池里,通過加藥裝置在反應池的下部投加助凝劑,生成大的礬花;同時控制反應池中的攪拌速率(攪拌速率低于快速混合池),防止礬花被打碎和在反應區內形成沉淀。
(3)沉淀分離池
攜帶有礬花的廢水進入到沉淀分離池,大部分礬花在這里沉淀和濃縮。
沉淀分離池底部的刮泥機進行連續刮掃,以促進沉淀污泥的濃縮,部分污泥通過污泥回流管回流到絮凝反應池中,用來保持絮凝反應池中所需的污泥濃度,促進絮凝過程中礬花的生長并且提高礬花的密度,剩余污泥外排進行進一步處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斜板沉淀裝置安放于沉淀分離池的上部,是為了去除剩余的細小礬花,產出達標的水。
2、高密度沉淀池的特點
(1)系統占地面積小
高密度沉淀池一體化程度高,工藝結構高度集成,斜板/斜管沉淀可以使得沉淀分離區保持較高的上升流速,降低系統占地面積。
(2)出水水質高且水質穩定
高密度沉淀池內設置多級絮凝,可以通過調整不同運行單元內的攪拌強度,調節各級絮凝的水力條件,控制各個運行單元內的流速梯度,達到很好的絮凝效果,穩定出水濁度。
(3)減少絮凝劑投加量
通過污泥回流促進絮凝反應,降低絮凝劑投加量。
(4)有效提高運行負荷和污泥濃縮效果
沉淀分離池中斜板沉淀對礬花有很好的沉淀效果,提高了運行負荷;沉淀分離池下部按污泥濃縮池結構設計,大幅提高了污泥的濃縮效果,排泥可直接脫水處理。
(5)運行自動化程度高
通過開發成熟集成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對高密度沉淀池運行的自動控制,提高調試和運行效率;而且可以滿足對高密度沉淀池中混合、絮凝和沉淀分離的獨立控制,便于對各運行單元進行針對性的工藝優化。
(6)應用范圍廣
適用于高懸浮物廢水處理,適用于給水和排水系統中水的凈化處理。
二、高密度沉淀池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在我國,水處理工程中應用較多的有得利滿的Densadeg沉淀池,威立雅的Multiflo和Actiflo沉淀池,以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設計的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從實際應用來看 ,Multiflo在污水處理領域應用較多,Densadeg和Actiflo在飲用水凈化、市政/工業污水處理領域得到大量應用;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目前大多應用于飲用水的凈化,將逐步推廣至污水處理領域。
不同類型高密度沉淀池的比較
三、高密度沉淀池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高密度沉淀池作為一種緊湊型的水處理設施,可以靈活地應用于水處理廠的提升改造、臨時性水處理系統以及新建水處理工程中,實現對水中SS和COD的去除,具有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高、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
但任何工藝、設施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樣的,在實際工程應用的過程中,高密度沉淀池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還需在這4個方面進行改進優化:
高密度沉淀池是集混合、絮凝、沉淀、澄清于一體的高集成化工藝,包含加藥、攪拌、斜管/斜板沉淀、刮泥、沖洗等眾多設備。
可想而知,設備的維護和管理過程是相當的繁雜,要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特別是對于Densadeg、Actiflo、Multiflo等國外工藝所配套進口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更需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
2、長周期運行后容易出現堵塞
系統在長周期運行后,沉淀分離池的斜管上會積聚大量污泥,造成斜管不同程度的堵塞,降低斜管沉淀的功效;
下部污泥層的高度難以控制,造成污泥層過高,污泥排放不及時的問題。
3、受進水水質、水量影響
在實際工程應用過程中,由于進水水質和水量的突然波動,會造成池內絮體破碎、污泥沉降性能降低、出水水質變差的情況。同時,由于水質硬度高、含鹽量大、加藥過量等情況出現的池體、水下設備及管道結垢現象。
4、運行費用相對較高
高密度沉淀池在運行過程中由于設備數量多,整體的電耗自然而然就要高出許多。除此之外,設備(尤其是進口設備)的日常維護費用也較高,會使運行費用升高。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Actiflo型高密度沉淀池,微砂在進行泥砂分離時,會有部分的微砂損失,需要定期補充微砂,這在某種程度上又進一步增加了運行費用。
實現城市用水潔凈處理,營造和諧人居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