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化水處理技術應用場景及優缺點分析(一)
2025-02-10 來自: 衡美水處理公眾平臺 瀏覽次數:124
衡美水處理為您介紹一項水處理專業知識——軟化水處理技術的用場景和優缺點對比。
軟化水處理技術是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將水中易產生水垢的成分(如鈣、鎂離子)去除或降低,從而減少水垢的形成一系列用于降低水中鈣、鎂離子等硬度成分含量,從而改善水質的技術統稱。其目的是減少水垢形成,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和質量,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等。
一、軟化水處理技術分類及介紹
1、離子交換法
利用離子交換樹脂上的功能離子與水中的鈣、鎂離子進行交換反應,從而吸附水中多余的鈣、鎂離子,達到軟化水質的目的。常見的有鈉離子交換軟水器、鉀離子交換軟水器等,其中鈉離子交換軟水器是工業鍋爐給水通用的一種水處理方法,而鉀離子交換軟水器則適合需要低鈉飲食的人群。
2、膜分離法
通過半透膜在壓力作用下,使水通過而阻止水中的鈣、鎂離子等雜質通過,從而得到軟水。能去除水中絕大部分雜質,包括重金屬、有機物等,可提供高質量的軟水,但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高,且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水。
(2)納濾膜法(NF)
其膜孔徑介于反滲透膜和超濾膜之間,可去除水中的硬度離子,相比反滲透法,納濾膜系統效率更高,廢水較少,但可能無法去除所有的硬度離子。
3、石灰軟化法
向水中加入石灰,使水中的鈣、鎂離子形成沉淀而析出,從而降低水的硬度。該方法適合處理大流量的高硬水,成本較低,但會使水的pH值升高,且可能需要較大的反應池和沉淀池,占地面積大,同時沉淀過程中可能會有部分雜質重新溶解到水中。
4、加藥法
向水中加入專用的阻垢劑,改變鈣鎂離子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的特性,使水垢不能析出、沉積。一次性投入較少,適應性廣,但水量較大時運行成本偏高,且由于加入了化學物質,其軟化的水一般不能應用于飲用、食品加工、工業生產等方面。
5、電磁法
采用在水中加上一定的電場或磁場來改變離子的特性,從而改變碳酸鈣(碳酸鎂)沉積的速度及沉積時的物理特性,阻止硬水垢的形成。該方法不需要化學再生劑,但效果因水質和設備而異。
6、納米晶技術
利用納米晶產生的高能量,把水中游離的鈣、鎂、碳酸氫根離子打包成納米級的晶體,從而阻止游離離子生成水垢。納米晶軟水機不用電、不費水、不用鹽、不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在有效抑垢的同時保留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一種綠色環保的軟水技術。
7、納濾膜軟化法
利用納濾膜去除水中的硬度離子,效率更高,廢水較少,但可能無法去除所有硬度離子。
8、電磁法
使用電磁場改變水中硬度離子的晶體結構,使其不易在管道和設備上形成水垢,無需化學再生劑,但效果因水質和設備而異,
9、模板輔助結晶法
通過“模板輔助結晶”技術,使水中硬度離子形成微小結晶,不會附著在管道和設備表面,無需鹽或再生劑,維護簡單。
10、化學沉淀法
(1)石灰-蘇打法
先測定水的硬度,然后加入定量的氫氧化鈣和碳酸鈉,使硬水中的鈣、鎂離子沉淀析出。
(2)磷酸鹽軟水法
對于鍋爐用水,加入亞磷酸鈉作為軟水劑,與鈣、鎂離子形成絡合物,使其在水煮沸時不會以沉淀形式析出,但不適合飲用水軟化。
11、加藥法
向水中加入專用的阻垢劑,改變鈣鎂離子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的特性,使水垢不能析出、沉積,但軟化的水在飲用、食品加工、工業生產等方面應用受限。
實現城市用水潔凈處理,營造和諧人居生活環境。
衡美水處理專注水處理設備生產十八年,為您量身定制水處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