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種廢水處理工藝分析(二)
2022-05-17 來自: 環保水圈 瀏覽次數:502
二、物理處理法
物理處理法就是利用各種構筑物去除廢水中的固體懸浮物,浮油等物質,初步調整pH值,減輕廢水的腐化程度。
物理處理法包括以下方式
1、格柵處理法
格柵是由一組(或多組)相平行的金屬柵條與框架組成,傾斜安裝在格柵井內,設在集水井或調節池的進口處,用來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機組及管道閥門的較粗大的懸浮物及雜物,以保證后續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2、篩網處理法
篩網是不同與一般網狀產品,它有嚴格的系列網孔尺寸。水處理方面主要去除水中的固體懸浮物。
3、沉沙池處理法
沉沙池是用以沉淀水流中大于規定粒徑泥沙的水池,目的是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質要求并與下游渠道挾沙能力相適應。
4、沉淀池處理法
利用懸浮顆粒的重力作用來分離固體顆粒的設備稱為沉淀池,它的作用是使懸浮物沉降,方便進行下一步水處理。
5、隔油池處理法
隔油池是利用油與水的比重差異,分離去除污水中顆粒較大的懸浮油的一種處理構筑物,是利用廢水中懸浮物和水的比重不同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三、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是微生物在酶的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對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分解和轉化的一種污水凈化方法。它包括生物化學處理法,生物絮凝處理法,生物吸附處理法,需氧生物處理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法。各種處理方法的基本工藝流程圖如下:
1、生物化學處理法
生物化學處理法簡稱生化處理法,普遍代指通過人工曝氣供氧并利用微生物分解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機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機物的目的。
2、生物絮凝處理法
生物絮凝法可使液體中不易降解的固體懸浮顆粒凝聚、沉淀,是典型的環境友好方法,適應當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都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3、生物吸附處理法
生物吸附法又稱接觸穩定法或吸附再生法,其運行特點是將對有機物的降解的兩個過程(吸附和代謝降解)分別在各自的反應器(吸附池和再生池)內進行。
4、需氧生物處理法
利用需氧微生物(主要是需氧細菌)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使廢水無害化的一種廢水生物處理法。廢水的這種處理過程的產物是二氧化碳、水、氨、硫酸鹽和磷酸鹽等,還可產生硝酸鹽,這些都是穩定的無機物。
5、厭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是利用菌類將污水中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低分子化合物,進而轉化為甲烷、二氧化碳的有機污水處理方法,這種處理方法主要用于對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和糞便污水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