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運維知識點大總結(二)
2020-07-12 來自: 衡美水處理公眾平臺 瀏覽次數(shù):1066
衡美水處理為您介紹一項水處理***知識——污水處理廠運維知識點大總結。
七、溫度要求
溫度是影污泥馴化的環(huán)境因素之一,各種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圍的溫度內生長,污泥馴化的溫度范圍在10~40℃,適宜溫度在20~30℃。故建議系統(tǒng)的初次運行不要放在冬天進行。
八、pH值要求
pH值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在污泥馴化和以后的正常運行過程中應將系統(tǒng)的進水pH控制在6~9之間。
九、營養(yǎng)物質要求
良好的營養(yǎng)條件是菌群代謝、生長的前提。在污泥馴化的過程中應將營養(yǎng)物質的參數(shù)控制在BOD:N:P為100:5:1左右,為污泥馴化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
十、溶解氧量(DO)要求
DO是污泥馴化過程中的主要控制指標,在污泥馴化過程中應將DO的范圍控制在0.5~2.0mg/L。(溶解氧濃度測量點為,轉碟曝氣器水下游4.5米處)。DO可以通過溶解氧測定儀檢測,也可以通過人工檢測,以了解DO在池中的變化規(guī)律。
十一、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要求
生物是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機物代謝的主體,在生物處理工藝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的數(shù)值可以相對地表示生物部分的多少。活性污泥的濃度應控制在2~4g/L。
十二、污泥的生物相鏡檢要求
活性污泥處于不同的生長階段,各類微生物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比例。細菌承擔著分解有機物的基本和基礎的代謝作用,而原生動物〈也包括后生動物〉則吞食游離細菌。運行正常的活性污泥中含有鐘蟲、輪蟲、纖毛蟲、菌膠團等。當菌膠團片大。鐘蟲活躍而多,出現(xiàn)輪蟲、線蟲時,污泥成熟且性質好。
十三、污泥30分鐘沉降比(SV)要求
活性污泥正常運行時污泥30分鐘沉降比應控制在15%-30%之間。
十四、污泥齡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jù)是氧化溝中污泥濃度,進水懸浮固體濃度(SS)與污泥沉降性能指數(shù)(SVI),主要調控手段為調節(jié)剩余污泥排放量。剩余污泥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藝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項操作,它控制混合液濃度,控制污泥泥齡,改變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種類和增長速度,改變曝氣池需氧量以及改變污泥的沉降性能。
十五、污泥齡計算
QS=(MLSS*Va)/(Q*SSi)
上式中:
QS:污泥齡(d)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
Q:進水流量(m3/d)
SSi:進水懸浮固體濃度(mg/L)
十六、細胞平均停留時間計算公式:
MCRT=(MLSS*Va)/(Qw*SSr+Q*SSe)
上式中: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
Va:氧化溝體積(m3)
Qw:日排泥量(m3/d)
SSr:回流污泥濃度(mg/L)
SSe:出水懸浮固體濃度(mg/L)
活性污泥QS在15天左右,MCRT一般應稍低于QS,并在運行的過程中逐步調低。回流污泥濃度SSr主要由回流比進行控制,回流比加大則污泥濃度下降,回流比減小,則污泥濃度增加,污泥濃度用來計算F/M。
十七、溶解氧量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jù)是氧化溝中溶解氧(DO)濃度,主要手段是曝氣強度控制;氧化溝中,污水混合液在氧化溝內循環(huán)流動,以轉刷、轉碟或表嗓機推動和充氧,在曝氣裝置下游溶解氧濃度從高向低變動,由好氧段逐步過渡到缺氧段,好氧段溶解氧濃度DO宜控制在1mg/L~3mg/L,缺氧段DO宜控制0.2~0.5mg/L。
轉刷(轉碟)曝可以調節(jié)出水堰的高度,使轉刷(轉碟)改變淹沒浮度而改變曝氣量,若沒有變頻調速裝置,則可改變轉速調節(jié)曝氣量,也可增開或減少轉刷(轉碟)數(shù)量來調節(jié)曝氣量。如果減少曝氣量而影響水在池內的流速(應控制在0.25m/s以上),則應增開水下推流器,以保證池內流速,不致淤積。
十八、回流污泥量的調整
其主要依據(jù)是污泥沉降指數(shù)與二沉池污泥厚度,主要調控手段是回流比。在氧化溝工藝中,剩余污泥合理排放后的二沉池污泥***全部回流到氧化溝中,才能保證曝氣池中的污泥濃度,從而保證其處理能力,回流污泥量的控制就是基于這個要求,其方法有:
按二沉池泥位控制,即按設計要求確定的泥位,或使泥層厚度控制在0.3~0.9m之間,同時使泥層厚度小于泥位以上水深的1/3。如果實際泥位超過設定的泥位,應增大回流量,如果泥位低于設定值應減少回流量,使逐步控制泥位在設定值上,但調節(jié)量不宜超過10%,待下一次巡檢時檢查泥位的變化,再給予適當?shù)恼{整,當二沉池泥位穩(wěn)定,在一個值的時候,說明所有的污泥已回流到曝氣池,達到了工藝要求,這個回流量與進水量直接有關,進水量增加(或減少),帶出曝氣池的污泥量成比例增加(或減少),回流量也應成比例的增加(或減少)。
因此習慣上用回流比(R),即回流污泥量與進水量之比來控制。
十九、運行狀態(tài)的糾偏
運行狀態(tài)不理想,通常是由于上述三種調整不能及時引起,水力負荷(F/M)不適當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也有可能是機械或水力故障和進水水質突變(如非計劃性工業(yè)污水的沖擊負荷)引起。及時的調整須在運行中長期對季節(jié)性水質(含水溫)水量的趨勢分析后得以總結。
運行參數(shù)的調整具有滯后效應,故應小心調整(單次調整量應小于10%)并耐心觀察。常見的運行故障表征及應對方法詳見附錄四,系統(tǒng)故障診斷指南,各廠可依據(jù)各自情況增刪。在運行狀態(tài)糾偏的過程中,其中關鍵的過程控制參數(shù)為F/M,即BOD5污泥負荷,F/M計算公式如下:
F/M=(Q*BOD5)/(MLVSS*Va)
MLVSS=f?MLSS
上式中:
Q:進水量(m3/d)
BOD5:五天生化需氧量(mg/L)
f:常數(shù),對市政污水一般取0.75
MLVSS:混合液揮發(fā)性懸浮固體濃度(mg/L)
Va:氧化溝有效容積(m3)
由于BOD5需要五日才能取得結果,因此又采用測定COD來推BOD5,對氧化溝的F/M值應控制在0.05到0.15之間。
衡美水處理專注水處理設備生產(chǎn)十五年,為您量身定制水處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