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沉淀池工藝分析(一)
2024-09-11 來自: 衡美水處理公眾平臺 瀏覽次數:241
衡美水處理為您介紹一項水處理專業知識——高密度沉淀池技術分析。
隨著水處理要求的不斷提升,絮凝沉淀作為一種傳統的水處理技術也得到了持續性的革新與發展。
傳統的沉淀池對污水中的COD和SS等污染物去除能力有限,并且只具備單一的沉淀澄清功能,需要在池前建設絮凝反應池,如此一來,便又增加了水處理系統的占地面積和建設成本。
正因如此,為了提高對水中COD和SS的去除能力,一種集絮凝、沉淀、澄清于一體的高密度沉淀池工藝橫空出世。
這種高密度沉淀池可有效提高對水中COD和SS的去除能力,同時它池型結構緊湊,減少了水處理系統的占地面積,可以靈活的應用于飲用水原水、工業和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初級及深度處理。
一、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由3部分組成:快速混合池、絮凝反應池和沉淀分離池,三部集成了絮凝和沉淀工藝。
1、快速混合池
進水從管道進入快速混合池,同時投加絮凝劑,經快速攪拌從而達到快速絮凝,并避免礬花沉淀。
2、絮凝反應池
快速混合池的出水再排入到絮凝反應池里,通過加藥裝置在反應池的下部投加助凝劑,生成大的礬花;
同時控制反應池中的攪拌速率(攪拌速率低于快速混合池),防止礬花被打碎和在反應區內形成沉淀。
3、沉淀分離池
攜帶有礬花的廢水進入到沉淀分離池,大部分礬花在這里沉淀和濃縮。
沉淀分離池底部刮泥機連續刮掃,以促進沉淀污泥的濃縮,部分污泥通過污泥回流管回流到絮凝反應池中,以保持絮凝反應池中所需的污泥濃度,促進絮凝過程中礬花的生長并且提高礬花的密度,剩余污泥外排進行進一步處理。
需要特別說明一點:斜板沉淀裝置安放于沉淀分離池的上部,是為了去除剩余的細小礬花,產出達標的水。
二、高密度沉淀池的特點
1、系統占地面積小
高密度沉淀池一體化程度高,工藝結構高度集成,斜板/斜管沉淀可以使得沉淀分離區保持較高的上升流速,降低系統占地面積。
2、出水水質高且水質穩定
高密度沉淀池內設置多級絮凝,可以通過調整不同運行單元內的攪拌強度,調節各級絮凝的水力條件,控制各個運行單元內的流速梯度,達到理想的絮凝效果,穩定出水濁度。
3、減少絮凝劑投加量
通過污泥回流促進絮凝反應,降低絮凝劑投加量。
4、有效提高運行負荷和污泥濃縮效果
沉淀分離池中斜板沉淀對礬花有良好的沉淀效果,提高了運行負荷;
沉淀分離池下部按污泥濃縮池結構設計,大幅提高了污泥的濃縮效果,排泥可直接脫水處理。
5、運行自動化程度高
通過開發集成控制系統,可實現對高密度沉淀池運行的自動控制,提高調試和運行效率;
可滿足對高密度沉淀池中混合、絮凝和沉淀分離的獨立控制,便于對各運行單元進行針對性的工藝優化。
6、應用范圍廣
可用于高懸浮物廢水處理,也適用于給水和排水系統中水的凈化處理。
三、高密度沉淀池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在我國,水處理工程中應用較多的有得利滿的Densadeg沉淀池,威立雅的Multiflo和Actiflo沉淀池,以及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設計的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先做個比較,隨后再來逐一介紹。從實際應用來看 ,Multiflo在污水處理領域應用較多,Densadeg和Actiflo在飲用水凈化、市政/工業污水處理領域得到大量應用;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目前大多應用于飲用水的凈化,將逐步推廣至污水處理領域。
1、不同類型高密度沉淀池的比較
(1)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
得利滿公司開發了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混合池、反應池和沉淀濃縮池。
在反應池中設有導流筒,控制水流定向流動,混合池出水在導流筒內經緩慢攪拌以混合均勻,形成較大的絮體,然后經推流式反應池慢速流入沉淀區,實現泥水分離。
得利滿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開發了不同型號的高密度沉淀池。
其中,功能較多的Densadeg 4D高密度沉淀池擁有4種功能,其整合了砂礫和浮渣去除功能,具備除砂、除油、沉淀、污泥濃縮性能,對砂礫和油脂的去除能力在95%以上。
(2)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的應用
Densadeg高密度沉淀池已在國內市政和工業污水處理處置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如:
日處理量為720000m³/d的唐鋼污水處理廠中循環冷卻水系統排污水、生產工藝排水、過濾系統沖洗水等混合廢水中SS、油類、硬度含量較高,采用“高密度沉淀池+V 型濾池”工藝進行處理,能保證出水濁度在3NTU以下,油含量小于0.5mg/L。
日處理量為400000m³/d的上海泰和污水處理廠采用全地下式布置的“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工藝,對生活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強化了對SS、氨氮、總氮和總磷的去除,出水水質達到一 級A以上。
日處理量為60000m³/d的重慶市某污水廠采用“高 效沉淀池+反硝化生物濾池+曝氣生物濾池”工藝處理生活污水,高 效沉淀池及生物濾池工藝出水水質能夠穩定達到一 級A排放標準。
實現城市用水潔凈處理,營造和諧人居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