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膜、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的區別分析(一)
2021-08-18 來自: 環保水圈 瀏覽次數:967
反滲透膜:是很精細的一種膜分離產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鹽份及分子量大 于100的有機物,同時允許水分子通過。反滲透膜廣泛應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鍋爐補給水、工業純水及電子級高純水制備、飲用純凈水生產、廢水處理和特種分離等過程。反滲透膜的運行壓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bar 到海水的70bar。
微濾膜:能截留0.1-1 微米之間的顆粒。微濾膜允許大分子和溶解性固體(無機鹽)等通過,但會截留住懸浮物、細菌及大分子量膠體等物質。微濾膜的運行壓力一般為0.7-7bar。
超濾膜: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間的大分子物質和蛋白質。超濾膜允許小分子物質和溶解性固體(無機鹽)等通過,同時將截留下膠體、蛋白質、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機物,用于表示超濾膜孔徑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圍一般在1000-500000之間。超濾膜的運行壓力一般1-7bar。
納濾膜:能截留納米級(0.001微米)的物質。納濾膜的操作區間介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其截留有機物的分子量約為200-800MW左右,截留溶解鹽類的能力為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九十八之間,對可溶性單價離子的去除率低于高價離子,納濾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機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鐳,且部分去除溶解鹽,在食品和醫藥生產中有用物質的提取、濃縮。納濾膜的運行壓力一般3.5-30bar。
二、反滲透膜與超濾膜的優劣對比
反滲透膜的孔徑只有超濾膜的1/100比例大小,因此反滲透水處理設備能夠有效去除水質當中的重金屬、農藥等化學污染物,超濾凈水器對此則無能為力。而超濾凈水器能去除的顆粒污染物及細菌,反滲透全能去除。
(一)反滲透和超濾,核心部件都是膜元件。
其主要區別一共有兩點:
1、出水水質和衛生部門的檢測標準有所不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出水細菌指標,超濾凈水器按照“一般水質處理器”,菌落總數為100個/毫升;
而反滲透水處理設備則為20個/毫升,要求較為嚴格,當然反滲透水處理設備出水水質也要比超濾凈水器好很多。
2、反滲透水處理設備是分質供水,純水供應飲用,濃水用來洗滌;
而超濾凈水器一般都是用作洗滌用水;
當自來水水質較好時也可以用作飲用水超純水設備。
(二)超濾凈水器的優點:
一般不用泵、不耗電,無電氣問題;
接頭少、水壓低,故障率及漏水概率相對較低;
結構簡單、價格便宜。
其缺點如下:
去除水中化學污染物效果差;
對供水特發事件效果較差;
出水口感稍差;
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如自來水硬度高,煮水容器可能會結垢。
超濾膜可去除溶液中的大分子、膠體、蛋白質、微粒等,具有使用壓力低、產水量大、便于操作的特點。通過測試中空纖維超濾膜裝置深度凈化制酒原水的處理效果,證明超濾膜凈水裝置能有效地消除水在管網中的二次污染,進一步提高水質。
(三)反滲透水處理設備的優點:
水質好,能夠有效去除水質當中的各種有害雜質;
對于供水特發事件效果較好;
出水口感較好;
能夠有效降低水質的硬度,煮水容器不易結垢。
其缺點如下:
用泵、耗電,有電氣問題;
接頭多、水壓高,故障率及漏水概率相對較高;
結構較為復雜、價格相比較貴。
三、超濾膜及納濾和反滲透的區別
(一)超濾膜
超濾膜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指定孔徑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
超濾技術的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學試劑,尤其是超濾技術的實驗條件溫和,與蒸發、冷凍干燥相比沒有相的變化,而且不引起溫度、pH的變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變性、失活和自溶。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備技術中,超濾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脫鹽、脫水和濃縮等。超濾法也有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干粉制劑。對于蛋白質溶液,一般只能得到百分之五十的濃度,家用、 工業用均可。
超濾技術的關鍵是膜。膜有各種不同的類型和規格,可根據工作需要選用。
(二)納濾
納濾,介于超濾與反滲透之間。現在主要用作水廠或工業脫鹽。
脫鹽率達百分之90以上。反滲透脫鹽率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若對水質要求不是特別高,利用納濾可以節約很大的成本。
(三)反滲透
反滲透,是利用壓力表差為動力的膜分離過濾技術,源于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漸轉化為民用,目前已廣泛運用于科研、醫藥、食品、飲料、海水淡化等領域。用途如下
太空水、純凈水、蒸餾水等制備;
酒類制造及降度用水;
醫藥、電子等行業用水的前期制備;
化工工藝的濃縮、分離、提純及配水制備;
鍋爐補給水除鹽軟水;
海水、苦咸水淡化;
造紙、電鍍、印染等行業用水及廢水處理。